日期:2020-12-28 点击数:3919
第四节VR/AR产业创新者峰会以“聚变 共生”为主题,于2020年12月23日在北京正式举行。本次峰会由青亭网主办、Pico协办、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北京图象图形学学会、AWE Asia、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清华经管创业者加速器、创业公社战略支持。
大会围绕VR/AR技术在垂直行业的商业应用展开,共探VR/AR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和案例分享,挖掘探索商业新机遇,共同构建合作新桥梁。
太平洋未来科技CEO 李建亿,在本次峰会带来了名为《下一个5年,AR眼镜的轻量级交互与应用场景在哪里?》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李建亿的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太平洋未来的李建亿,今天我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这四年来不断在消费领域的一些布局,以及一些成果,所以更多是踩了不少的坑,在C端领域的布局,当然也填了不少的坑,今天借助短短15分钟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做了什么,未来将会有怎样的布局落地?
我们团队是做算法出身的一个团队,在2018年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一个硬件载体,去体现AR算法和用户之间的链接载体。所以其实我们在不断的落地这三年,在2018年我们第一次落地AR眼镜大型的场景是在海外,35万平方米,每天接待10万人左右,我们落地的时候,我们发现到一个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是什么呢?做产品的时候我们一直想把这个AR体验的价值在给用户,但当我们落地时,真正发现到一个巨大的问题:其实当一个产品技术转换成产品的时候,它是赋予了产品的一些价值,但是真正转换成商品的时候,它赋有商业价值的时候是另外一个门槛。我们落地的时候超过十万人的体验,基本上没有C端用户能够分清楚什么是AR,什么是VR?所以对他们来说,是完全没有这样一个概念的。所以他们讲究的其实是体验好不好,仅此而已。
所以这两年来,在不同的AR上游也好,终端也好,C端也好,其实有不断的演变,巨大的演变在于供应链更加的健全,相比于去年,包括今年很多硬件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其实在定一款C端产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更多的是交互的形式到底怎么样?所以我们团队一直在交互方面做了很多的储备,包括硬件方面我们在2018年的落地一直到今年推出的几款新产品,其实作为一款通用型产品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思维缩成一个点,我们只要解决用户的一个点就OK了,是哪一块呢?就是交互这方面。接下来我会在我们案例方面做一些分享。
先看一下我们储备了什么技术?我们落地穿戴技术的时候,发现其实和我们在实验室和在团队正在做测试的时候非常大的不同,不同在哪呢?整个场景是非常不确定的,不确定在哪呢?灯光、人流,这个过程中,落地运营门槛是极高的,所以我们就研发了一套手势识别算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基本上在画面上已经看不到手的方向了,但是我们要能够稳定性的交付这一块给到用户。
所以在我们预想场景中,我们储备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一些技术落地的时候,我们把空间想象的太过于美好了。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用户在用的时候根本没有按照我们设计的路径去体验,那这个情况就很糟糕了。所以到了落地第二周的时候,马上把这些我们想象非常美好的体验场景给去除掉,只留下一个简单的交互去使用。 所以在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学习到了,其实交互成本才是AR落地到C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储备的人体骨骼算法,后面我会说到怎么使用。
再就是交互,我们落地时也发现曲面识别结合AR体验场景是非常好玩的,比如一个线下体验场景,我可以看到一些我想要体验的信息,或者一些用可视化的方式传达给用户的信息。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曲面识别,包括物体识别也是一样,因为落地运营的时候,到C端的时候,其实各种不同设备的匹配成本是极大的,对于线下的运营商,所以我们想能不能用一个通用性的物体,不带电池,能够快速让用户体验到一些有趣的交互形式,所以我们做了一个物体识别,只要通过几个标识点,就可以做交互的这样一个形式。
更重要的是环境的交互,AR和VR希望最大的区别,VR是我们已经预设到的一个世界,但是AR是虚拟物体摆放在现实世界,所以有一个不确定因素在哪呢?就是光源,所以可以看到手机上很多AR体验,缺那么一点点真实性的原因,就在于光源没没有有效的融合到现实环境的光源,比如说我站在这个舞台,这个灯光的方式已经改了好几次了,在这个情况之下,虚拟物体和我做结合的时候,看起来非常的违和。所以我们推出了一个实时光源的算法,把光源的数据推送到渲染引擎。这个也是为了追求真实性的交互,这就是我们储备的一个以环境交互的一套算法。
今天大家在会场体验到,或者是我们过往体验到一些VR也好,AR的设备也好,我发现一个交互的问题在哪呢?就是要把手举起来这样的形式,我们从以前发展到现在,PC、平板到手机,交互这一块是一直不断在降低的,但是反而到了VR、AR这一块就提高了,什么意思呢?交互形式必须是手举起来这样一个动作做交互,这个就让我们C端的用户体验有一个学习成本,再一个手举起来很奇怪,因为我们落地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不太好意思,为什么手要举起来?我也不知道能看到什么,在线下这样一个场景就有些抵触了,不好意思举起来。
我们发现物理的交互成本是逐渐降低的,从最早的鼠标到触屏到现在拿起我们的智能手机,一个拇指一个食指就能完成今天所要传达的信息,包括今天云技术也非常发达,我甚至不用手就可以实现有效的交互了。我们今天VR/AR的交互还是依靠手柄,在落地过程中,C端的反馈是非常不好的体验,所以这方面我们也做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我们推出了一个Amloop产品,不通过摄像头通过机电设备就可以触碰的交互,我们明年会有两个落地项目,一个是线下游戏的场景,还有一个教育的场景,去落地这样一个尝试。它是什么东西呢?我可以把手放在我的口袋里面,有能够通过我的手势去操控了,所以基本上就不依赖于摄像头这样一个物理限制,去和AR的三维内容进行交互。
所以解决了三个问题:
1、形象问题,看起来很怪异。
2、成本问题,因为为了要解决手势识别能够在一个有效的范围里面,我需要布置很多不同的摄像头,包括TOF(音)等等这样一个物理硬件的成本,所以我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推出了amloop。
3、学习成本极低,基本上我只要掐一下手指头,就能够点击我所要观看的内容,所以就不限于一定在这个范围做操控了,我手放在背面也能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操控。
这个就是我们今年推出的一个amloop这样一个产品,明年会有两个应用,已经有几家应用开发公司跟我们正在开发一些好玩的应用了,因为它除了能够做手势,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是什么呢?到了游戏场景,你只要给到用户一把枪就能使用了,这把枪可以是任何的形式,不一定是我的设备,可以是他用纸叠出来的一个纸做的枪或者纸飞机,我就能够有这样一个物理空间和虚拟现实的交互,所以它是好玩的,也打破了C端对AR结合现实场景交互的一种新形态。
除了amloop推出以来,我们也发现落地到C端之后,每个人都有一台手机,如果让他再拿一台AR眼镜,对他们成本迭代还是有点高,所以我们推出了一个am glass smartphone,就是可以接手机的AR眼镜,它有三个功能:
1、扩屏的功能。
2、能够进行一些简单游戏的交互,或者单摄像头认证的交互的一个产品。所以它是1080P高清显示,我们也做了一个2D、3D显示切换这样一个功能。
3、最大亮点就是兼容性,我们打通了超过30款的智能终端设备,能够覆盖用户的基数足够大,应用潜力比较大。
话说回来,我们这几年C端落地做了哪些事情?
第一个,太平洋未来行业内都比较清楚的是,我们一直在文旅方面做了不同的落地,从最早我提到2018年在海外的落地,到2018年在柳州的卡特星球上面的试点落地,到了去年华侨城,北京欢乐谷,深圳欢乐谷,包括明年的南京欢乐谷,还有其他七个欢乐谷主题公园的落地,我们也会相继的推行。
除了主题公园以外,我们也落地了各个地方的博物馆,这些都是正在进行合作的项目,这个月底长沙市博物馆,还有兵马俑博物馆会在明年落地,然后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等。
第二个,除了文旅,还有教育这一块,我们是和中加国际学校平台,一起成立了一个项目小组专门在教育场景落地。这一块我们吸取了一个很大的教训是什么呢?就是目前在市场上市面上我们看到的很多AR教育项目,其实是AR公司或者是应用公司设计了一套内容,再把它交给学校去运行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每所学校的教学方式,甚至于老师用的教材都是有差异化的,所以在标准化这方面是非常难的。所以这次落地当中,我们邀请了中加一共有28所学校在全国,北京有3所学校,所以我们邀请了28所学校的校长和每个科目的主任参与到我们公司里面一起去打造这个AR教育的教材,还有使用方式。因为作为一个技术产品研发公司的话,其实对于每一个行业我们是不清楚的,所以我们合作方式非常简单,就是和行业的大佬们一起参与到里面来,告诉我们你们需要什么?我们因此一起去双方定制出一个方案。
我们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已经在两所学校落地,明年会在另外26所学校去落地,基本上就在做两件事情:
1、在三个科目上面去把AR作为一个教学工具去使用,在物理、化学、生物这三个科目。
2、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玩的课程,就是AR游戏编程这样一个项目,是和学校一起打造的,主要教小朋友他们一些思维逻辑,快速结合到5G未来的应用是怎么样的,三维编程的逻辑应该是怎么做的,等等。
再有,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什么问题?不同的人群对于佩戴眼镜的恐惧是有区别的,尤其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是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初中、高中四个不同年级阶段的小朋友,所以在AR眼镜方面做到通用性还是有难度的,这方面的话,我们解决问题也改变了,所以在幼儿园是不是一定要用眼镜呢?形式可以改变,不用眼镜,这个产品我们明年会推出,另外一款AR增强现实的硬件产品,它不是一副眼镜,因此还是要和用户做有效的沟通,制定出一个更有利于双方市场的一款产品。
第三,我们联合美国NuEyes一起联合出了一款眼镜,主要是解决弱视人群的问题,这个应用明年1月份就会给大家体验到,这是上周刚刚发布的一个产品。
第四,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项目,就是和腾讯任天堂一起合作打造一个新的线下娱乐场景。这块我们已经在成都、深圳、长沙、广州、东莞已经落地了12个商场,是借任天堂这样一个品牌去落地。第一阶段没有AR眼镜的,只是一个AR算法的落地,第二阶段我们就会打造一款AR眼镜这样一个项目,今天就不方便透露太多我们正在做一个什么样的线下体验,但是我能够跟大家承诺的是一款非常好玩的游戏项目,希望明年年中就会落地。
除了游戏方面,我们和运营商也正在合作,我们在今年8月份,和印度运营商也发布了一款眼镜,还有包括泰国的运营商等等。
所以我们总结了一句话,没有一款完美的产品对于C端,只有最合适C端的产品,才是真正可以落地的一个技术解决方案。
关注公众号回复“进群”即可加入群聊
主办单位: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兴东社区南天辉创研中心6楼
电话:18938893801 Email:Vip@szar.org.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18013217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