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宗旨:搭建企业桥梁 创建行业价值

  • 首页 首页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关于协会
    • 合作伙伴
    • 协会职能
    • 资料下载
  • 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 协会动态
    • 会员动态
    • 行业动态
    • 解决方案
    • 行业报告
    • 政策指南
    • 行业百科
  • 专业服务 专业服务
    • 专家委员会
    • 会员服务
    • 标准服务
    • 技术培训
    • 知识产权工作站
  •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 XR周迹
    • 副会长
    • 会员展示
    • 会员专访
    • 申请入会
  • 产业服务 产业服务
    • 产业运营
    • 招商方案
    • 媒体宣发
  • 创投服务 创投服务
    • 项目库
    • 机构库
    • 人物库
    • 投融动态
  • 协会党建 协会党建
    • 党建进程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 联系协会
    • 协会招聘
  • AR/VR博览会 AR/VR博览会
    • 博览会介绍
    • 中国XR30强榜单
    • 联系我们
    • 大会动态

最新动态

  • 协会动态
  • 会员动态
  • 行业动态
  • 解决方案
  • 行业报告
  • 政策指南
  • 行业百科

行业动态

首页>最新动态>行业动态

消费级真AR新品雷鸟X2将正式发布!雷鸟创新首场新品发布会定档10月13日

日期:2023-09-19 点击数:1106

摘要:雷鸟创新将于 10 月 13 日举行首场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消费级真 AR 眼镜雷鸟 X2。

AR 新锐品牌雷鸟创新宣布,将于 10 月 13 日举行首场新品发布会,正式发布消费级真 AR 眼镜雷鸟 X2。信息显示,雷鸟 X2 采用 MicroLED+ 衍射光波导方案和无线一体化设计,在全彩显示、光波导亮度、全自研光引擎、感知交互等关键技术上均实现了突破,被誉为 " 消费级真 AR 眼镜里程碑产品 "。

650951a9e5a76.jpg

今年,苹果 Vision Pro 的发布再次点燃了大众对增强现实的期待,也加速了消费级 AR 眼镜普及。第三方机构 IDC 最新数据显示,2023 年上半年,中国 AR 市场逆势保持三位数增长,产品形态也大为丰富。

然而,市场增长虽快,但 AR 设备如何真正满足消费者对 " 真 AR" 的期待,仍是行业不断思考、探索的难题。一方面,部分产品在显示、交互方面等带来了惊喜,但其笨重、造型怪异的头显仍然让许多消费者难以长时间使用,也很难让消费者自如地佩戴着出门。另一方面,市面上虽有其他方案的 AR 设备减轻了整机重量,但单目显示、单绿色显示、有线连接、不支持 SLAM 等问题,也会让消费者们所看见的画面与想象中的 AR 存在差距。

雷鸟 X2 在今年 CES 和 IFA 上的大放异彩,让海内外媒体和科技产品爱好者看到了破局的希望。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突破,是雷鸟 X2 的无线一体化设计。有别于一些造型笨重、更偏向于墨镜形态的 AR 眼镜,雷鸟 X2 在外观上更为时尚简约,与日常佩戴的眼镜无异,可满足人们日常出街和长时间佩戴的需求。

此外,雷鸟 X2 在空间显示方面的突破,也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得益于高亮度、低功耗、高透过率等多方面优势,MicroLED+ 光波导方案是公认的通往终极 AR 眼镜形态的最佳路径,不管是国外的苹果、谷歌、Meta,还是国内的 OPPO、小米、雷鸟创新等厂家,均在这方面不断探索。雷鸟 X2 借助自研全彩光引擎,不仅实现了全彩、高亮度双目异显,更是成为目前唯一具备 " 全彩 MicroLED+ 衍射光波导 " 量产能力的消费级 AR 眼镜。

除了在空间显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外,雷鸟 X2 还搭载高通骁龙 XR2 芯片和自研 SLAM 算法,支持精准高效的感知交互,带来崭新的虚实融合体验,无缝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娱乐等多个场景。

在未来的生活场景中,雷鸟 X2 将如何让人们看见所期待的画面?成立两周年,雷鸟创新还将带来什么惊喜?10 月 13 日,一切即将揭晓。

协会介绍    入会申请     解决方案     联系协会

关注公众号回复“进群”即可加入群聊

60698eba3f0f5.png

下一篇:5大看点!N场论坛!2023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即将开幕
返回上一级

 

主办单位: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兴东社区南天辉创研中心6楼  

电话:18938893801  Email:Vip@szar.org.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18013217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查看

合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