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9-12 点击数:1672
9月11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Together)期间,华为消费者业务与敦煌研究院签约了联合实验室和战略合作框架两大协议。在基于华为河图技术盘活数字文化资源、共同探索文化体验与遗产保护新的结合方式等方面,双方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意在华为河图文旅场景开展更加深度的联合创新。
签约现场
在此之前,华为的AR地图——河图,已用技术将敦煌莫高窟“搬”到了手机上,通过华为AR地图的引导展示,用户能够在屏幕前就切实感受到敦煌莫高窟中沉淀千年的佛教文化。而此次合作,则将范围扩大到了敦煌研究院所辖其它洞窟,如瓜州榆林窟和敦煌西千佛洞。
千佛洞
榆林窟
华为开始进军文化产业了,而相比其他AR地图,华为河图在人文历史的探索上走得要更远。
地图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甚至在文字出现以前,地图就更早地印刻在了人的生活里。地图在原始人捕猎和采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标注着哪里的果实丰沛,哪里又危险重重,哪里是草原,哪里是家(洞穴)。
现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制在陶片上的地图,上面有粗略的方位,以及神庙、城墙与河流。
随着人类的发展,地图的形式变得丰富,定位更加精确,从写在纸上到GPS导航,内容也愈发精细,但其核心本质与苏美尔人的地图并无二致:都是在二维平面去呈现方位,规划出到某地的最短路径。
然而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二维的地图虽能指明方位,但也压缩了人对空间的感知和对环境的理解能力,并且二维的指向也常常带来误导。地图是工具,有用却不有趣,也不够有温度。
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谷歌和百度,都做起了全景地图,试图将屏幕外的用户拉入实景,去交互,去感受,营造一个触手可及的环境。
百度全景地图:解放碑步行街
地图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AR(增强现实),AR能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在一起。自2012年进入大众视野,AR在眼镜和游戏等领域进行了许多尝试,但因为底层技术、硬件形态、网络环境和内容的缺乏,AR带来的体验大都零碎且孤立,无法全时(任何时间)、全在(任何地点)、全知(知道每个物体背后的意义)地带来整体性体验,而这恰恰是地图使用场景的必备要素。
5G的商用普及、AI 和算法技术的成熟,为AR地图的实现打下了基础。于是在2019年8月,华为发布了AR地图——河图。华为河图以自研的Cyberverse技术为核心,结合GPS卫星、AR Engine华为增强现实引擎,试图带来精确、不断变化的沉浸式体验。
相对于全景地图,AR地图的最大优势在于变化,前者由固定的照片构成,后者则类似于打开你的相机,方位与建筑的信息就出现在了屏幕上。在华为河图上,既能直观地进行实时图像导航,又能获得全面的环境信息,还能参加虚拟的活动。
AR地图技术实现的难点在于,高精度的视觉定位和逼真的AR内容渲染,需要克服不同的光照环境和移动物体的干扰、虚实遮挡、持续稳定的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
而华为的Cyberverse技术,除了AR地图必备的视觉空间计算定位能力之外,还整合了高精度的GPS,高精度的WiFi定位,以及在手机端侧的SLAM技术,这样才能实现所谓“每平方公里40亿三维信息点,1:1还原真实世界”。
翻译一下,就是全时、全在和全知。地图以三维的状态呈现,它不仅在指明方位,还告诉我们这里曾发生过什么,可以想象,河图的一大应用场景就是在历史和风景名胜里。
人们耳熟能详的"飞天"、"九色鹿"等元素,也通过AR技术能够真实出现在眼前,带来更加沉浸式的体验,置身于历史的深处,像访问空间那样,访问时间。
AR地图越来越像一款开放世界游戏,同时也是一部包含了天文、地理、艺术和历史的百科全书,就像华为河图和敦煌的这次联手,带来的不仅是视觉面貌的革新,更是认知意义上的改变。
关注公众号回复“进群”即可加入群聊
主办单位:深圳市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协会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兴东社区南天辉创研中心6楼
电话:18938893801 Email:Vip@szar.org.cn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18013217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手机查看